二泉映月[2010年出版書籍]

二泉映月[2010年出版書籍]

在江蘇省無錫市學前街水鄉茶樓門口(錢鍾書故居就在近旁)初次見到鄒鵬先生,我很難相信他今年已有90高齡。鄒老個子不高,精幹靈敏,頭戴一頂有鴨舌的旅遊帽,一手拎著黑包,一手拿著小靈通和一張紙條正準備打電話——看上去,鄒老最多是個七旬老人。能夠約到鄒鵬先生進行訪談,要感謝錫劇研究專家錢惠榮先生的介紹,他們兩人是多年的老友。於是,2006年立冬後的第三天,鄒老、錢老和我,有了水鄉茶樓內半天的以阿炳為主題的愉快談話。鄒鵬先生出生於無錫鴻山鎮。鴻山最早為無錫縣所轄,現在屬於無錫市新區。鴻山歷史深厚,人文薈萃,是吳地的一方聖土。商末為“讓王”而從陝西逃至東南吳地,成為江南文明始祖的泰伯,最後就安葬於此。鴻山除了有泰伯墓外,還有先秦刺客專諸、要離以及東漢“舉案齊眉”之梁鴻孟光的遺蹟。鄒鵬先生出生在風水寶地,但家境卻十分貧窮。他3歲失去母親,只上了3年私塾就失學回家。18歲在家務衣時,為避國民黨抓壯丁,隻身逃到了上海。經熟人介紹,在上海無依無靠的鄒鵬到戲院的茶館裡做夥計。他經常送水到戲院後台,由此結識了無錫東亭人、錫劇藝術家“半天紅”邢長發。後來,鄒鵬先生便正式拜邢長發為師,開始了錫劇藝術的演藝生涯。

編輯推薦

《二泉映月》:一部血肉豐滿的感性回憶

真實再現阿炳在人世黑暗中的長久掙扎

從未公開的戶籍檔案照片

以第一手資料還原民間音樂家真實面貌的“口述歷史”著作

謹以此書紀念盲人音樂藝術家阿炳辭世60周年

媒體推薦

阿炳走街竄巷賣藝,無錫城裡的男女老少都認識他。阿炳當年是有名的“無錫八怪”之一。

——談景清 阿炳舊時鄰居

阿炳的藝術有三絕,絕中之絕則是他的二胡演奏技藝。阿炳的二胡技藝,可以說是前無古人。

——黎松壽 原南京師範大學音樂學院教授

阿炳基本每天下午到崇安寺皇亭廣場賣藝,說新聞,罵奸商,當然還有拉琴彈琵琶。

——朱學津 無錫老畫家

在我的印象中,阿炳人看起來瘦瘦的,蠻和善。他雖然自己沒有孩子,但十分喜歡小朋友,只要有小朋友圍過來,他就會用胡琴模仿公雞報曉、母雞生蛋、貓狗打架的叫聲,惟妙惟肖。

——費逵原無錫《曉報》記者

阿炳窮是窮,但志氣蠻高——這是我對阿炳最深的一個印象。

——鄒鵬 著名錫劇前輩藝人

他偉大的名字應該用黃金寫在中國音樂史上。

——趙諷(1916-2001),中國音樂教育家

這種音樂只應該跪著聽!

——小澤征爾(1935-),日本指揮家

作者簡介

黑陶,男,1968年出生。中國作家協會會員。現居無錫。出版過散文集《夜晚灼燙》《泥與焰》《綠晝·黑陶散文》《漆藍書簡:書寫被遮蔽的江南》等。

目錄

“阿炳窮是窮,但志氣蠻高”

受訪人:鄒鵬

“我親歷了世界名曲《二泉映月》的最初錄音”

受訪人:黎松壽

“我畫的是阿炳生前最典型的形態”

受訪人:朱學津

“無錫人常常稱他們是一對仙童仙女”

受訪人:費逵

“我父親是阿炳的隔房師兄”

受訪人:華寅生

“我和阿炳做過兩年的鄰居”

受訪人:許憶和

“阿炳當年是有名的‘無錫八怪’之一”

受訪人:談景清

“第一個勞動節的晚上,我們請阿炳來演出”

受訪人:張玉英

“我是聽阿炳演奏最多的人之一”

受訪人:華鈺麟

“《二泉映月》是無錫人的‘就寢音樂’”

受訪人姚德雲

“我曾負責並親自參與幫阿炳拾骨”

受訪人:錢宗奎

“我收集過許多阿炳的故事”

受訪人朱海容

“阿炳停當我們唱,我們停當阿炳唱”

受訪人尤茂盛、周仁娣夫婦

“最難忘記的是阿炳擊鼓”

受訪人:尤武忠

“第一次看見公公,有點嚇”

受訪人鍾球娣

附錄一瞎子阿炳小傳(1952年版)

附錄二阿炳小傳(1983年版)

華彥鈞(阿炳)年譜(修訂稿)

相關詞條

熱門詞條

聯絡我們